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培训,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卫生健康人才分会的成立大会上,来自协会的学术培训部主任陈琳女士对如何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如何通过培训来进行医疗机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分享了协会学术培训部的做法。
学术培训部职能简介
陈琳女士首先对非公医协学术培训部的职能作了简要介绍,学术培训部通过举办协会品牌会议与论坛;组织、管理与实施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建设社会办医继教网;组织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训;推动社会办医培训基地(中心)体系建设;进行全国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和医疗合规的自查自纠的五大职能,从而赋能社会办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训。
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目标与结构
在社会办医体系里专业能力培训的定义是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管理经营水平和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而设置的培训项目。陈琳女士将整个职业培训体系的目标以金字塔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首先需要掌握了专业能力的专家或者是持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医疗机构进行自上而下进行推广和普及。其次掌握专业技术的培训基地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通过培训基地辐射全国的医疗机构网络,推广专业技能实践落地。
为了让项目更有公信力,协会会为项目组建专委会和专家组,由专家对技术进行相应的把关,并成立技术师资团队,由培训基地做推广。
职业培训体系——设立专业能力培训项目
专业能力培训项目是协会为提高行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包括诊断技术、诊疗技能、手术技术、治疗技术、康复技术、护理技术、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等)水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而设置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的管理由行业协会背书并设立严格的管理办法。
项目申报时,协会会组织相应分会或专家组对项目从技术甄别、医疗安全、医疗质量、依法合规四个角度进行评定来决定是否立项。立项后会配发专家证书和学员证书。而后通过远程-理论、面授-模拟和临床-实践的三部曲来实施推广,最后落到培训基地中。
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培训基地(中心)
培训基地(中心)是协会以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管理运营能力、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为目的而选定或建立的教育培训、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场所。陈琳女士表示成为协会培训基地在医疗技术推广和医院品牌建设方面对医疗机构有极大帮助。通过培训基地,医疗机构可以更广泛的推广其专业的医疗技术,也可以在此建立强势学科培训来扩大医院品牌影响力。
就与卫生健康人才分会的合作而言,双方已有雏形。卫生健康人才分会在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希望向协会学术培训部申报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能力项目,协助社会办医人资管理人员的教育和业务交流,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实现通过人资管理赋能社会办医发展的大愿景。